青岛即墨区:以产居融合为导向,以产才两旺为支撑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市镇
近年来,青岛市即墨区大信街道围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,以产居融合发展为导向,以产才两旺为支撑,加快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和美丽宜居新城镇建设,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“压舱石”,蹚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
以产居融合生态为导向,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
高起点规划农业综合示范园区。围绕打造向阳湖农业综合园区,引进全省最大国企鲁商集团高规格开发建设,委托袈蓝设计院、浙江大学设计院高标准规划设计,统筹推进土地规模化、产业园区化、人口社区化,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标杆。
高效率建设园区安置区。集中2个月时间完成5个村庄、904处住宅房屋搬迁及5000亩土地整体流转,14个月完成安置区一期建设,目前一期已完成回迁交房入住,群众满意度很高。配套建成党群服务中心、医疗中心、社区服务中心等,完成地下车库移交分配,二期建设、配套幼儿园项目也已启动。
高水准打造田园示范社区。创新实施“667”建设模式,借力国企资源优势,推进银座幼教、智慧康养、智慧零售、精品旅游、技能培训、高端农产品等“六进”社区,逐渐形成能吃、能住、能玩、能购、能让群众富起来、能让村集体有收入的“六能”田园示范社区,实现农房变客房、农民变股民、农村变景区、劳动变体验、人力变人才、资源变资本、产品变商品的“七变”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、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以产业人才两旺为支撑,着力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
产业项目结构优化升级。轮胎制造、机械加工等高端制造产业和节能材料、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加速培育形成,积极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推动项目签约落地,发展活力持续凸显、潜力不断增强。2021年建设重点项目22个,呈现产业升级、增量勃发态势。
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。聚力打造向阳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,打造完成占地约345亩的农创联合体,同步配套建设展示中心等,实现大信农业集聚化、产业化、平台化升级发展。升级打造田园综合体,将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技术延伸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充分拓展拉长光伏上下游产业。
新型经营主体活力凸显。建成新型经营主体199家,其中合作社144家,家庭农场55家,被评为省级示范单位的4家、青岛市级的8家、区级4家。
人才教育高地加快打造。探索“项目+人才”发展模式,以森麒麟轮胎、鲁商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带动,持续吸引“两院”院士、海外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入驻,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。实施“乡村人才成长计划”项目,加强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,举办网红带货直播、职业技能等培训4期,累计参与1000余人次,带动就业400余人。
以生态宜居为目标,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城镇
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。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、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对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任务具体细化分解。对街巷硬化和人居环境实行村庄奖惩措施,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,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。发动党员群众2.8万余人次,整治村内沟渠12公里、拆除私搭乱建30余处。
加快启动河道综合整治。对青岛市级河道桃源河一期2.3公里进行整治,完成洪江河全线11公里的整治,并创建成“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”,实现河畅水清目标。
有序推动民生工程改造。大信卫生院、向阳湖幼儿园等6个基本建设类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均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,配合完成国道309大修工程,对33个网格村39万平方米进行通户道路硬化,在21个村庄实施污水治理工程。
以乡风文明为抓手,着力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
加强乡村文化载体建设。强化“农家书屋”等阵地建设,开展“广场周周演”“公益电影放映”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,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。集中打造和提升4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,高标准打造向阳社区1700平方米的乡情记忆馆,营造“记忆在,乡情仍有归途”的美好愿景。
打造“邻里守望、和谐共治”德治文化品牌。举办“最美家庭”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,以榜样力量引领文明新风尚。发挥乡贤在文明和谐村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,制定大信“聚贤·共建”乡贤队伍评选方案,各村庄共推选各类乡贤86人。以村规民约引导民风,结合村两委换届,对村规民约全部进行更新完善。
全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。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坚定“两个维护”,开展全体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10次,集体研讨5次,组织、接待党员干部袁家屯红色教育基地等累计1300余人次。